珠星璧月溪流中 ——株洲星月湖公園游記 本來是想去博古山公園玩,誰知這個公園還沒建好,卻誤打誤沖到了地圖上找不到的星月湖公園,真是:失之東隅收之桑榆。 星月湖公園是個新公園,位于株洲西站以東,南北走向,大致呈長條形,始于湘蕓路與衡山路交匯處東南角的星湖,終于西站南路與響合路交匯處東北角的月湖,兩湖之間有一條小溪連接,逶迤2000余米。我看了一下規(guī)劃圖,整個公園分為南、北兩段,以炎帝大道為中點,大道下面筑有過水涵洞和過人涵洞連接兩段?,F(xiàn)在北段的1000米已建好,只等附近的房屋建筑群竣工,就可正式開園。南段的1000米卻還八字沒有一撇,大概還要等個三、五年才能建好。下面我記錄的都是北段的情況。 這一片原先是農(nóng)村,遍布小丘陵和稻田,自從武廣高鐵株洲西站建成后,才迅速地發(fā)展起來。株洲本就是“火車拖來的城市”,呵呵,這一下就更加坐實了這個名聲。 從星湖到月湖,高差14米,原本小山谷里只有一條小路伴溪而行,沿途草比人高,溪水在草叢中潺潺潛行,水流湍急如奔馬?,F(xiàn)在經(jīng)過拓展改造,去汙除草,加寬水面,修建了堤岸來約束溪水,并至少建有六道用大石壘砌而成的滾水壩,把溪水分割成了若干層級,原先奔騰的溪水現(xiàn)在變得溫柔無比。每個層級的水面都平靜如鏡,唯滾水壩下方形成了小瀑布,噴珠濺玉,一靜一動,極富魅力。 溪流兩岸有步道、臺階、駁岸和若干小廣場,小廣場各有特點。印象較深的是藝術(shù)廣場上的兩尊青銅人物雕塑。這兩尊雕塑可能用的是抽象派手法,有頭和四肢,軀干被省略了。一尊很明顯是在往上提扯褲子,另一尊我沒看懂,似乎有點耶穌蒙難的意味。 小溪上建有5座小橋,橋名取得很文藝:天梭橋、云霧橋、烏金橋、浮影橋、飛天橋,但外形都很普通,沒有讓人眼前一亮或者難以忘懷的效果。比方說天梭橋,我認為要么橋面呈梭形,要么橋欄呈梭形,總之要使人聯(lián)想到“梭”或者“天”才符合橋名,然而眼前的天梭橋只是平常不過的五折平欄橋,設(shè)計師還缺乏想像力啊。 特別要提到的有兩處(這兩處相距很近):一處是野餐草坪,可以在這里做飯,讓學生們體驗一下生活的辛勞和野餐的樂趣,是非常個性化的構(gòu)想和實踐。一處是兒童樂園,這里的器材都別有風味:蜻蜓狀的滑板,坐著搖晃的秋千,最特殊的,是有一組豎在地上的音樂棒,用音槌敲擊,發(fā)出清脆悅耳的樂聲。我敲了一首《小小竹排江中游》,過了一把癮。 可以想見,高樓大廈包圍之中的星月湖公園,將會像熠熠生輝的項鏈,吸引著人們。每當夜幕降臨星空璀璨流螢點點晚風輕撫蛙鳴蟲唱的時候,孩子們聚集在一起,唱著《聽爸爸講那未來的事情》: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 我們坐在高高的臺階旁邊 聽爸爸講那未來的事情 …… 而年輕的戀人們,在小溪畔在小橋上在小山坡上流連,他們會輕輕唱起《株洲郊外的晚上》: 深夜公園里四處靜悄悄 樹葉也不再沙沙響 夜色多么好令我心神往 在這迷人的晚上 …… 多么詩情畫意!